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钱塘学校是杭州市教育局直属公办学校。学校由国家级重点职高、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浙江省首批中职名校、浙江省高水平职业学校建筑设计企业—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领办,借助钱塘区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的发展契机,开设专业瞄准新经济、新业态,填补国家中职专业新目录下杭州市区中职专业设置空白,实现与其他直属学校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建设定位,推动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从“运河时代”迈向“钱江时代”。
学校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杭州都市区东部门户的钱塘区。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是杭州市区单体顶级规模的直属中职学校。2023年开设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医药卫生、电子与信息4大类11个专业。共招收新生1300人,其中自主招生计划650人,集中统一招生计划650人。
学校从始至终坚持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致力于打造“双师型”队伍。师资力量主要由四部分所组成,分别为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选派的资深名优教师,来自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从省内外招聘的在职优秀教师,从国内外一流名校招聘的优秀本科、硕士研究生。目前共有教职工150余名,研究生学历比例达70%以上,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以上。
学校各专业均聘请企业能工巧匠作为外聘教师,与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格力电器(杭州)有限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加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提升职业教育建设水平和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能力。
学校秉持中策“高瞻远瞩、乘势而上、团结协作、成就他人”的鸿雁文化,发扬“知行合一、德技双馨”的校训精神,以技能扬帆、人文导航为培养特色,办一所“接轨国际标准、跻身全国一流、彰显区域特色、实现中高一体”的新型中职学校,以培养新时代“卓越工匠”为己任,努力成为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校。学校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中高职一体化”招生计划达到388人。积极探索中高一体化设计、长学制培养的学生成才新模式,是浙江省首批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教育培训单位,打通“中职+高职+本科+专业硕士”的职教发展新通道,打造中职、大学、产业紧密互动的产教融合新路径,展示“学在中策钱塘、成在未来职场”的学校品牌形象,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校园环境优美,住宿条件一流,可实现人人住校,周末提供班车接驳至地铁 8 号线路(钱塘行政服务中心站),3173、675路(大江东办事中心站),3166、2056、3137路(春光村站)均可到达。
所有专业均免学费。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等按照《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
1.增材制造技术应用(3D打印技术):培养全面发展且掌握3D打印制造、工业产品设计、产品质量检验等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思看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等名企紧密合作,采用“中职+高职+企业”融合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中职毕业可报考浙江海洋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本科院校及其他专科院校,可从事3D产品设计、三维扫描造型、打印设备维护与管理等工作。
2.智能设备正常运行与维护:培养全面发展且胜任智能设施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技术上的支持及销售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格力电器(杭州)有限公司、西门子工厂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等名企紧密合作,采用“中职+高职+企业”融合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与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班,三年制班中职毕业可报考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温州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本科院校及其他专科院校,可从事涉及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生产线及工业自动化技术服务、产品生产销售、机电设施一体化运维等与智能设备相关的工作。
3.新能源装备运行与维护(太阳能、风能):培养全面发展且掌握新能源装备(太阳能、风能等)生产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浙江瑞亚能源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等名企紧密合作,采用“中职+高职+企业”融合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中职毕业可报考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本科院校及其他专科院校,可从事新能源发电场(光伏、风电等)供配电系统和新能源装备及相关机电设施生产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工作。
4.无人机操控与维护:培养全面发展且掌握无人机组装与调试、无人机操控与维护、无人机作业等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若联科技有限公司等名企紧密合作,采用“中职+高职+企业”融合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中职毕业可报考浙江海洋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本科院校及其他专科院校,可从事航拍、测绘、公安执法、地质勘探、电力线路巡检、应急救援与救护、飞行表演、无人机装调检修等工作。
5.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培养掌握城轨运营管理业务,具备车站客运组织、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掌握轨道交通一线站务管理、票务管理等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捷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等名企紧密合作,采用“中职+高职+企业”融合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中职毕业可报考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本科院校及其他专科院校,可从事轨道交通车站站务员、值班员、值班站长等工作。
6.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培养全面发展且掌握车辆零部件生产、装配、调试和车辆驾驶等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京投轨科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等名企紧密合作,采用“中职+高职+企业”融合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中职毕业可报考中国计量大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本科院校及其他专科院校,可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车辆维护与检修、车辆装配、车辆调试等工作。
7.护理:培养全面发展且掌握医学、预防保健、护理专业基本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新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杭州滨江绿康医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微医控股有限公司等名企紧密合作,采用“中职+高职+企业”融合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中职毕业可报考杭州医学院、丽水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本科院校及其他专科院校,可从事临床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预防保健、健康咨询等工作。
8.药剂:培养全面发展且掌握药物制剂、药物分析、生药学等知识与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新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杭州滨江绿康医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微医控股有限公司等名企紧密合作,采用“中职+高职+企业”融合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班,三年制班中职毕业可报考浙江农林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湖州学院、浙江药科职业大学、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本科院校及其他专科院校,学生毕业后可对口进入医院、药物检验、药品经营、药品生产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用药指导、药物质量控制与评价、药品生产与营销等相关工作。
9.物联网技术应用:培养全面发展且掌握物联网系统设备选型、软硬件安装调试和维护等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名企紧密合作,采用“中职+高职+企业”融合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班,毕业可从事物联网系统设施安装与调试、运行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10.大数据技术应用:培养全面发展且掌握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与展示等知识与技能,并拥有相对应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名企紧密合作,采用“中职+高职+企业”融合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班,毕业可从事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可视化、数据库开发或大数据挖掘等工作。
11.网络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培养全面发展且掌握网络安全与防护、网络设施安装与调试、企业网搭建等技能,并具有网络规划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神州数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名企紧密合作,采用“中职+高职+企业”融合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班,毕业可从事面向各类型网络的网络安全防范、企业网搭建与设备调试、系统集成、软硬件维护等工作。
(二)浙江省内非杭州市区户籍、港澳台籍、外国籍的杭州市区初中学校应届毕业班学生或往届毕业生。
(三)符合市区报考条件的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其中,在杭州市区初中学校就读的应届毕业班学生,须具有杭州市区初中阶段连续3年学习经历和学籍,且其父母双方或一方(或法定监护人,下同)在市区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并依照国家规定在近3年内至少参加1年社会保险;往届毕业生须初中毕业当年符合市区报考条件。
(四)符合市委市政府《关于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市委〔2015〕2号)规定,可以在市区报考的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子女;经省委人才办认定的在杭省部属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在杭州市区初中学校就读并毕业,其父母双方或一方持有市区公安机关颁发的“浙江省引进人才居住证”“杭州市特聘专家证书”、属地为杭州的“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引进人才子女。
一、杭州市学生资助对象的认定依据和有关标准按现行相关规定执行(详见附件1、附件2)。
1.就读义务教育学校的学生资助对象实施免费营养餐(午餐或晚餐)、免住宿费、生活补助政策。
2.就读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资助对象继续实施免学费和代收费政策;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宏志班全部学生实施免学费、代收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
3.继续执行中等职业学校政府奖学金制度;杭州市区紧缺制造业艰苦行业技术类专业一、二年级杭州市户籍的学生和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内地新疆班一、二年级的全部学生实施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
新闻推荐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3】
【2025-02-03】
【2025-02-03】
【2025-02-01】
【2025-01-31】
【2025-01-31】
【2025-01-31】
【2025-01-31】
【2025-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