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物流配送中心,首先以自身配送为主,面对医院、零售药店和其他商业;二是吸引主要供应商并与他们建立网络伙伴关系,使物流中心成为其他药品的配送中心或中转仓库,扩大物流中心的功能;三是从配送药品扩大到医院、药店需要的相关这类的产品的储存、配送。
项目位于浑江经济开发区,打造数字化医药物流中心,通过数字化的大数据处理对物流起到降耗增效的作用,以形成医药行业的规模化、集中化、优势化的运行模式。
医药行业的数字化具体体现在新药研发数字化、AI 辅助新药研发、临床研究管理数字化、真实世界数据应用、数字化生产、供应链数字化管理、电子处方流转、医药数字化营销、数字化医生服务、数字化患者用药服务等。医药行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长周期、技术密集型特点,产业链条较长,各环节涉及程序较多,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各程序参与方较多,涉及的信息交互亦多。数字化技术能对流程、质量、模式、资源等多方面来优化,帮助医药企业提高研究效率和研究质量、合理控制成本,从而加速新药上市,保障药品安全性并降低患者负担。
2021年中国医疗SaaS行业规模为50.5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36.5%。预计在未来几年,行业增速将持续保持30%以上的快速地增长,到2025年,中国医疗SaaS行业规模预计将达180亿元;2021年中国医疗信息化核心软件市场规模为323亿元,2021—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19.2%,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达547亿元。中国医疗SaaS行业从萌芽期快速迈入成长期,医药数字化行业市场规模在迅猛增长。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出和实施,未来中国医药研发的资产金额的投入规模仍将继续提升,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随着中国医药商品市场的发展和研发投入的提升,相关用于数字化的投入也会增长,带来医药数字化行业的整体发展。
在中国人口基数远高于美国的情况下,国内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医疗机构、相关经营企业及个人未来上报不良反应报告份数存在大幅度增长潜力,药物警戒数字化系统投入增长空间较大。
在医药营销领域,随着带量采购政策的继续推进及处方药营销规范化政策的落地,国内处方药市场开始慢慢地脱离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毛利业态,数字化营销手段的切入让药企能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好的推广效果。此外,新冠疫情也成了医药数字化营销市场的催化剂,由于新冠疫情导致的线下交流不便,催化了一系列的线上化新常态,具体包括医生教育线上化、患者管理线上化、临床研究线上化、市场活动线上化等。在政策和新冠疫情的双重作用下,远程多渠道推广将会成为医药数字化营销的主流方式之一。
商务部统计显示,2022年全国医药流通市场规模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形态趋势。2022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达27516亿元,同比增长6%。
医药物流行业主要的流通商品是药品及医疗器材。物流公司通过提供充足的仓储空间、专业的医药管理人员、覆盖广泛的物流和医药销售经营渠道,在与上下游的买卖交易中获取利润差,以此支付在医药产品流通环节所产生的仓储费、管理费、物流费、销售费,并获得利润。
医药物流产业链可大致分为三大环节:以药品及医疗器材制造商为主的上游,以医药批发企业为主的中游,以及由各类病患及其他一般医药产品消费者构成的下游市场。
自2017年“两票制”改革政策出台,新制度要求医药流通只在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与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两个转运环节开票,并将供应链升级为让生产企业自主配送药品,或仅选择一家配送企业的流通方式,断绝了层层转包的可能。
“两票制”的落地,使得医药流通渠道集约化、扁平化成为主要流行趋势,更多的传统三方物流公司瞄准了医药物流这块香饽饽。
改革后,上游医药厂商直接对接医药物流公司,由物流公司全权负责终端交付,砍掉了改革前中间多余的分销商环节,医药供应链链条明显缩短。
也因此,大批中小型及不规范企业受到资源整合和淘汰,原先市场上主流的大型药企直属物流子公司、医药行业垂直物流公司等头部玩家的规模化优势更加突出。
国药、上药、华润、九州通这四家全国性头部医药流通企业,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比例也从2020年的30%增加至现在的超过45%。以四大全国性企业和其余区域性小散玩家组成的“4个全国性+多个区域性”的流通业务市场结构基本成型。
“两票制”政策落地后,国家也相继取消了第三方物流公司入场的资格审批制度,大力鼓励符合国家要求标准的企业进入医药物流领域,提升物流效率。
与国外医药商业领域高度集中相比,我们国家医药商业的集中度仍然较低,仍然处于拼速度,抢地盘,力图取得发展先机的白热化竞争阶段。从市占率看,2021年,我国药品批发企业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前100位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74.5%,同比提高 0.8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药品批发商业市场总规模的94.1%。美国医药流通CR3高达96%,法国医药流通CR3高达95%,日本医药流通CR3达到80%,我们国家医药流通CR3仅为33.32%,与世界先进地区存在巨大差距。
2022年10月28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描绘出“十四五”期间总体发展目标。着力破除药品流通体制机制障碍,提升药品供应保障服务能力、流通效率和质量安全成为行业主旋律。能预见,医药物流市场集中度将逐渐提高,业内规模较小、管理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企业将被逐渐淘汰,行业进入快速整合期。
智能技术、数字化的经济在支持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5G网络、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驱动医药供应链数字化改造与升级,促进行业企业“上线上云上平台”。药品流通传统模式逐渐优化,实现要素、结构、流程、服务的迭代式升级。数智化将推动行业运营管理标准化、经营决策科学化、预警防范精确化,形成成本降低、风险可控、质量安全的智慧医药供应链体系。
立足“十四五”新阶段新格局,医药供应链构建创新引领、科技赋能、协同发展、安全便捷的现代医药供应链体系,对需要员工较少、便于管控的智能化物流中心成为一大亮点,未来无人化、少人化的医药物流场景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面向未来,数智技术将赋能医药冷链物流,如开发生物冷链物流智能管理系统,系统可保障药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最终用户之前的所有的环节中始终处于符合相关规定的安全环境下。以GCT行业为例,GCT行业冷链运输环节众多,涉及医院、制备厂商、患者、冷链物流等多方主体。现代化的数字冷链物流系统,可对细胞治疗产品运送过程进行相对有效监控。细胞治疗冷链运输系统涉及细胞生产商、医疗治疗中心、设备与软件制造商、物流公司等众多参与者。由此可见,数字化医药物流配送项目的前景比较广阔。
2021年11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政策内容:到2025年,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体系特点、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基本建成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和两端冷链物流设施为支撑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设施网络。冷链物流规模化组织效率大幅度的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标准化、智慧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成本水平明显降低,服务能力明显地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显著减少。基本建立“政府监管、企业自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监管机制。
《“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完善医药物流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壮大第三方医药物流公司。鼓励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医药供应链平台建设,健全全流程监测追溯体系确保医药产品物流安全。
《商务部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求流通企业加速创新、提高效率。以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国际化为方向,提升药品供给侧服务能力、流通效率和质量安全
白山市素有“立体资源宝库”“长白林海”“人参之乡”之美称。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森林、矿产、山珍土特产和旅游资源给白山带来了广阔的开发前景。全市有林地面积14761平方公里,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3%,人均森林蓄积量167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森林蓄积量的19倍。联合国“人与生物圈”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有60%的面积在白山市。古老茂密的原始森林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优越的繁衍生息的条件,是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的故乡。
境内野生动物350余种,其中国家规定的保护动物东北虎、棕熊、马鹿、猞猁、香獐等珍禽异兽有37种之多。2300多种野生植物中,经济植物1500余种,其中人参、灵芝、高山红景天、五加参、天麻、月见草等药用植物900多种,白丁香、铃兰、夜来香、天女木兰等芳香植物200余种,绿色食用植物有木耳、山芹菜、蕨菜、薇菜、松子、蘑菇等200余种。经济植物以野山参、园参最为著名,人工种植园参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全国重要的人参种植、加工、销售集散地。丰富的特产资源造就了一批“名乡”,抚松县被国家评为“中国人参之乡”、靖宇县被评为“中国西洋参之乡”和“中国长白山矿泉城”、浑江区被评为“中国林蛙之乡”、临江市被评为“中国红景天之乡”。
浑江区地处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麓(北纬41度30分至42度04分,东经126度07分至126度41分),西接通化市通化县,北与柳河县交界,南与集安市接壤,东临江源区和临江市,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边境线公里,是白山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中心,总面积1,38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为78.8%。
项目计划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建设内容有医药商业广场(交易大楼)、数字交互处理中心、医药物流仓库(3栋)、商务酒店、药品批零自选超市、商务公寓楼、大型停车场等。中心具备药品交易、储存、检验、养护、分拣、配送、运输、商务洽谈、数据交换、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宾馆餐饮等综合服务功能,建设一家高档次、大规模、多功能、智能化、花园式的现代物流园区。
项目达产后,年出售的收益73,461.9万元,利润24,242.4万元,投资回收期5.3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30.3%。
项目建成投产运营后,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项目的建设顺应了我们国家医药物流的发展需要,抓住了机遇,占领了医药市场数字化物流先机,尤其是吉林省东部地区制高点,对拉动内需,开挖新兴利益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生产经营,增加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
浑江区地处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西侧。东与白山市的江源区、临江市毗邻,西与通化市相连,南与通化市的集安市接壤,北与通化市的柳河县交界,辖区面积1388平方公里,下辖4个镇8个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55个行政村、42个城市社区,是白山市政治、经济、文化、贸易、金融中心。已被命名为“中国生态魅力区”“中国林蛙之乡”“中国金属镁产业示范基地”等,连续两届被评为全省文明城区。
近年来,浑江区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争当白山市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引领者为目标,着力实施“一山两江”品牌战略,围绕“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汇聚全区之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有效推进了浑江乡村全方位振兴。
搭建药食农发展平台,助力产业振兴。通过科技孵化园和医药高新产业园入驻企业,与镇、村签订农产品购销合作协议,建立园区联农带农机制,推动提产扩规升级。2022年白山兴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桑黄种植菌种育苗基地项目落户七道江镇黑沟村,项目总投资8000多万元,其中一期项目投资3500万元,发展23亩地建设生产车间3000平方米。目前,一期建设项目已完成,生产桑黄菌棒30万椴,项目全部建成后,实现出售的收益1200万元,可带动当地农民80余户实现就业增收。
新闻推荐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3】
【2025-02-03】
【2025-02-03】
【2025-02-01】
【2025-01-31】
【2025-01-31】
【2025-01-31】
【2025-01-31】
【2025-01-30】